
高層摸底涉農外資 障礙稅收和土地
作者:經濟觀察報 瀏覽量:1189 發布時間:2013-11-04 02:24:11 農資
摘自 經濟觀察報 本報記者 張斌 北京報道
九月到十月,將近兩個月的時間,全國人大和相關部委針對外資進入相關農業生產和加工領域情況進行了全面摸底。
重點區域是臨近東南亞的廣西等地區。
一位參與了調研的人士說:“大家就外資農業企業的發展狀況、優惠政策、農產品附加值等情況與當地主管部門和企業人員進行了深入交流?!?/span>
據悉,這次摸底的主要墓地是找出農業利用外資的主要問題,改善投資環境,創新引資方式,加強與東盟各國的投資合作,提高農業利用外資水平。
目前,調研已經結束并形成報告。
問題
農業是外商直接投資最早的行業之一。方式主要有外資直接投資、國際組織或外國政府的無償援助、國外金融組織優惠貸款三種。2005年之后,農業利用外資雖然款速增長,但是在中國全部利用外資中的占比不足1%。
“外商直接投資是農業利用外資的主渠道?!睆V西一位參加了調研座談會的人士說,“投資領域已由初期的單一創辦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創辦生產基地、加工企業、流通貿易中介、休閑觀光等綜合農業開發項目?!?/span>
在投資區域由沿海向內地延伸,全國性投資格局正在形成,投資形式日趨多樣化的同時,問題也不斷的顯現,各地的反映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報告顯示:第一是由農業領域尤其是生產領域,投資周期長,不確定因素大,農業基礎條件差,投入不足等,總體來說各地農業利用外資的項目規模偏小,質量不高。
第二是對當地民間資本的企業,競爭壓力增大,民間資本投資企業相對國外投資企業,資金量小,技術力量薄弱,經營管理水平低,銷售渠道少,使這些企業的競爭壓力增大。
農業利用外資的項目規模偏小,質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稅收和土地,這兩個因素導致了外商不愿意來,地方政府的積極性也不高
第三是外資憑借資金、技術、管理和進出口渠道等優勢,在部分領域、品種和市場方面形成壟斷,賺取高額利潤,對農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土地
上述參與了調研的人士表示,農業利用外資的項目規模偏小,質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稅收和土地。這兩個因素導致了外商不愿意來,地方政府的積極性也不高。
首先是地方政府自身對農業的投入并不高,因為大家都缺錢,但是農業是不產生稅收的?!皼]有投入,就沒有產出,這是中國農業的一個重要問題。因為農業的附加值并不高,地方政府也不愿意在農業利用外資方面做過多的工作?!?/span>上述參與調研的人士表示。
第二,農村的土地制度很麻煩,首先農村的土地都是分割的,要聯合起來很難,很難做成規?;?。集體用地被農民承包了以后,要挨家挨戶的去做農民工作,大家都同意簽合同很難。
在農村集體土地上蓋房子、做深加工,又會被看作是改變了土地性質,所以做深加工就很難。要做農業化、做深加工就需要有工業同地,因為要設工廠,要安排職工,但是由于農業產生的工業增加值比化工、汽車等要小,所以地方政府不愿意將土地給投資農業的外資。而地方由于稅收問題又不愿意投農業,所以農業和農業加工領域要做大就很難。
一位外資企業的負責人表示,我們曾經到某地區的工業區里要300畝做農業加工,但人家認為我們的產值不夠高,所以不愿意,這樣下去農業產業化就要遇到瓶頸。
海南的土壤和氣候非常適合育種,有人租了500畝地去育種,但租種的耕地離市區又很遠,所以專家的住宿問題就變得相當棘手。因為這又涉及到蓋宿舍,會占用城市的土地住宅指標,地方政府不愿意,讓專家來回跑也不太現實。
“農業深加工,土地是個很大的問題?!鄙鲜鰠⒓诱{研的人士表示,“深加工如果做出規模,也會為老百姓增加收入,但是廠房和安排職工的土地不好解決。這不僅僅外資進入農業遇到問題,對于民營企業和其他資本投資農業也都是一樣的?!?/span>
“所以,要解決整個農業的問題,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的流轉問題的解決迫在眉睫?!彼f。
建議
歷時近兩個月的摸底工作接收,為更好的引導外資進入農業領域,真實實現規模和質量同時提高,報告中提出了幾點建議。
首先是加大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大對農業龍頭企業,包括加工、流通、進出口企業的扶持力度,建立國際農產品信息平臺,積極推進農業合作。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生態農業、循環農業及品牌農業,深入推廣農業勞動力的素質,更好地為吸引外資創造良好的條件。
其次是要加強對外商企業引導管理,建立外商投資服務保障體系。
要借鑒美國、日本、歐洲等先進國家和地區的成功經驗,建立健全為外商投資服務的保障體系。特別是要通過完善有關法律、制度和措施等來保障外商的合法權益,努力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同時,政府主管部門還要經常組織專家學者對當地農業生產有關方面進行專題調研,廣泛了解各地的實際情況,加強對當地農業生產形式分析和未來發展趨勢評估預測,引導外商及時了解國家和地方政府的農業產業發展增測,使其及時調整投資方向的準確選擇投資領域。
第三是加快農產品流通體質改革,建立和完善公平競爭的市場體系。
九月到十月,將近兩個月的時間,全國人大和相關部委針對外資進入相關農業生產和加工領域情況進行了全面摸底。
重點區域是臨近東南亞的廣西等地區。
一位參與了調研的人士說:“大家就外資農業企業的發展狀況、優惠政策、農產品附加值等情況與當地主管部門和企業人員進行了深入交流?!?/span>
據悉,這次摸底的主要墓地是找出農業利用外資的主要問題,改善投資環境,創新引資方式,加強與東盟各國的投資合作,提高農業利用外資水平。
目前,調研已經結束并形成報告。
問題
農業是外商直接投資最早的行業之一。方式主要有外資直接投資、國際組織或外國政府的無償援助、國外金融組織優惠貸款三種。2005年之后,農業利用外資雖然款速增長,但是在中國全部利用外資中的占比不足1%。
“外商直接投資是農業利用外資的主渠道?!睆V西一位參加了調研座談會的人士說,“投資領域已由初期的單一創辦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創辦生產基地、加工企業、流通貿易中介、休閑觀光等綜合農業開發項目?!?/span>
在投資區域由沿海向內地延伸,全國性投資格局正在形成,投資形式日趨多樣化的同時,問題也不斷的顯現,各地的反映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報告顯示:第一是由農業領域尤其是生產領域,投資周期長,不確定因素大,農業基礎條件差,投入不足等,總體來說各地農業利用外資的項目規模偏小,質量不高。
第二是對當地民間資本的企業,競爭壓力增大,民間資本投資企業相對國外投資企業,資金量小,技術力量薄弱,經營管理水平低,銷售渠道少,使這些企業的競爭壓力增大。
農業利用外資的項目規模偏小,質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稅收和土地,這兩個因素導致了外商不愿意來,地方政府的積極性也不高
第三是外資憑借資金、技術、管理和進出口渠道等優勢,在部分領域、品種和市場方面形成壟斷,賺取高額利潤,對農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土地
上述參與了調研的人士表示,農業利用外資的項目規模偏小,質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稅收和土地。這兩個因素導致了外商不愿意來,地方政府的積極性也不高。
首先是地方政府自身對農業的投入并不高,因為大家都缺錢,但是農業是不產生稅收的?!皼]有投入,就沒有產出,這是中國農業的一個重要問題。因為農業的附加值并不高,地方政府也不愿意在農業利用外資方面做過多的工作?!?/span>上述參與調研的人士表示。
第二,農村的土地制度很麻煩,首先農村的土地都是分割的,要聯合起來很難,很難做成規?;?。集體用地被農民承包了以后,要挨家挨戶的去做農民工作,大家都同意簽合同很難。
在農村集體土地上蓋房子、做深加工,又會被看作是改變了土地性質,所以做深加工就很難。要做農業化、做深加工就需要有工業同地,因為要設工廠,要安排職工,但是由于農業產生的工業增加值比化工、汽車等要小,所以地方政府不愿意將土地給投資農業的外資。而地方由于稅收問題又不愿意投農業,所以農業和農業加工領域要做大就很難。
一位外資企業的負責人表示,我們曾經到某地區的工業區里要300畝做農業加工,但人家認為我們的產值不夠高,所以不愿意,這樣下去農業產業化就要遇到瓶頸。
海南的土壤和氣候非常適合育種,有人租了500畝地去育種,但租種的耕地離市區又很遠,所以專家的住宿問題就變得相當棘手。因為這又涉及到蓋宿舍,會占用城市的土地住宅指標,地方政府不愿意,讓專家來回跑也不太現實。
“農業深加工,土地是個很大的問題?!鄙鲜鰠⒓诱{研的人士表示,“深加工如果做出規模,也會為老百姓增加收入,但是廠房和安排職工的土地不好解決。這不僅僅外資進入農業遇到問題,對于民營企業和其他資本投資農業也都是一樣的?!?/span>
“所以,要解決整個農業的問題,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的流轉問題的解決迫在眉睫?!彼f。
建議
歷時近兩個月的摸底工作接收,為更好的引導外資進入農業領域,真實實現規模和質量同時提高,報告中提出了幾點建議。
首先是加大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大對農業龍頭企業,包括加工、流通、進出口企業的扶持力度,建立國際農產品信息平臺,積極推進農業合作。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生態農業、循環農業及品牌農業,深入推廣農業勞動力的素質,更好地為吸引外資創造良好的條件。
其次是要加強對外商企業引導管理,建立外商投資服務保障體系。
要借鑒美國、日本、歐洲等先進國家和地區的成功經驗,建立健全為外商投資服務的保障體系。特別是要通過完善有關法律、制度和措施等來保障外商的合法權益,努力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同時,政府主管部門還要經常組織專家學者對當地農業生產有關方面進行專題調研,廣泛了解各地的實際情況,加強對當地農業生產形式分析和未來發展趨勢評估預測,引導外商及時了解國家和地方政府的農業產業發展增測,使其及時調整投資方向的準確選擇投資領域。
第三是加快農產品流通體質改革,建立和完善公平競爭的市場體系。
要堅決打破農產品流通體制的壟斷化,建立起公平統一、有序競爭的市場體系,使國內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在農業生產、加工和流通行業內享有同樣的優惠政策。
“這樣,一方面可以逐漸打破外資對某些領域的壟斷,在國內市場形成公平競爭的體制機制;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國內企業積極轉型升級,不斷提高技術和管理水平?!鄙鲜鰠⑴c調研的人士說。
第四要大力開展農業招商推介活動,加強與國外企業的交流合作,可以充分利用與日本、韓國的地緣優勢,到日韓等領國開展農業領域的招商推介活動,通過加強和國外同行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不斷擴大中國農產品的知名度,在引進外資的同時,使更多的農產品走出國門、進入國際市場。
下一篇
10種農藥禁售禁用實施
- 友情鏈接: